2012.11.16 周五
今天早晨的蒙氏活动时间,君睿小朋友让我帮助他削铅笔。我削铅笔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等待。我告诉他,让他先做工作,我会把削好的铅笔给他送过去(有一把铅笔呢)。可是他说,他要在旁边等我,否则就没有人陪我说话了。他的小嘴不停地说,就像一个演讲家,总有事情要告诉你。我不想让他打扰其他小朋友做工作,就告诉他“你的声音太大了”。他停顿了一下,突然说“对不起”。我有点吃惊,我只是想提醒他不要大声讲话,不要打扰到别人,他却向我道歉。我不明白原因,就没有回应他。见我没说话,他补充了一句“对不起,我打扰到你了。”我说:“没关系,小声一点,不要打扰到其他人。”结果,他的回答让我即惊讶又疑惑。他说“把耳朵捂起来不就听不见了吗?”我突然很想知道要捂住谁的耳朵。就问他,果然,他说是自己的耳朵。我笑着说“你那是掩耳盗铃,你听不见,可是别人的耳朵还没有捂起来,照样能听见。”他显然没有弄明白我的意思,继续跟我理论怎样让别人听不见他讲话。应该可以看得出,他看待事情的角度还是主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看,不能做到从他人角度去思考,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别人看到的,自己听到的就是别人听到的,自己与别人都是一样的。
皮亚杰认为,2到7岁幼儿的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处于这一这一阶段的幼儿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他的这种表现表明他的思维明显带有自我中心性。
过去在学校里学习,我们总是单记理论的内容,对实例的理解也仅仅限于教材里给出的那么几个。现在能够自己去发现理论中呈现的内容,心里还有点小激动。而且我也更认识到,如果不能深入到幼儿园中,不能与孩子在一起,是没有办法深切地理解理论知识的。但是,没有理论的支撑,即使发现了现象也抓不住本质。
教师:惠胜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