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主题活动是:《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目的是让孩子知道“当自己遇到某一个问题需要寻求别人帮助而遭到拒绝;或者与别人分享某一事物而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应坦然接受不要为之难过或自责等”。我们采用情景示范的展示:A老师手拿玩具在一边玩耍,B老师过去想一起分享玩具。对方不同意。B老师说:“好的,我尊重你的选择,因为那是你的玩具。” 展示结束后,并让两位幼儿示范了这项活动。工作结束后,孩子们离开教室出去户外活动,孩子们兴奋的玩着。这时,一位小朋友气冲冲的跑过来,嘴里说着:“为什么不给我玩,不给我玩就是不行”,我拉着他的手,首先安抚好他的情绪。情绪稳定后请他告诉我事情发生的经过。了解得知,原来他想玩木马,去和别人说,谁都不同意,所以便出现刚才的一幕。事情发生,让他他接受不了。
了解之后,我陪他去户外活动。让他选择其他的,他选玩滑梯,上去玩了一会,我便同他商量,我上去你下来吧。他不同意,我便说:“好吧,那是你的选择,我尊重你”。他当时愣了一下,然后我说:“要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他听后点点头。
概念的建立,首先要有感觉,孩子的举动,给我上了一节很好的教育课。一直以来,以为给孩子示范过,孩子就会学会这些东西。但却忽略了孩子在概念形成之前需要通过感觉。尤其在事情发生时,他不明白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处理。
“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说与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学会认真的观察孩子,去发现一些值得去思考、去做的事情,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张娟
2012年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