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说“不”
3岁的曹莉雅是一个非常可爱的小女孩。自理能力非常好,并且很有主见。
入园后的两三个月里,每当老师提醒或是给予曹丽雅建议时,她总是较为顺从的接受。并按照主题课上的方式和方法照做无误。
每当进教室时,老师建议曹丽雅:“进入教室,请更换室内鞋。”穿着室外鞋的她就会从教室里退回来,走到鞋架处换鞋(因为我们幼儿园内是木地板,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从家准备的室内专用鞋)。
当曹丽艳忘记归位鞋子时,老师建议她:“请将室外鞋整齐地放在鞋架上。”她就会将自己散放的鞋子有序的放回鞋架上。
当曹丽雅在教室奔跑发出声音时,老师对她说:“请在教室里轻缓行走。”她就会将步速放到最慢,以求不发出一点声响。
听到曹丽雅大声说话时,老师就提醒她:“请在教室内轻声说话。”她就会把声音控制最低来与他人交谈,来避免影响到其他伙伴的专注工作。
就这样,曹丽雅开始将日常生活行为规范逐步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然而,一天早上曹莉雅从院子里走了进来,先将鞋架上的室内鞋拿到地上,看了看站在旁边的老师。没有换鞋就走到杯架前去喝水,然后穿着室外鞋快步走进了教室内的卫生间。这时,老师看到了穿着室外鞋的她,便急忙提醒:“曹莉雅,请你换上室内鞋”。她确扭头用异样的眼神看了看老师说:“不行,就不行!”
从那天起,老师对曹莉雅的每一个建议,她都会说“不行,就不行”。我和她妈妈沟通时,她妈妈也说,最近曹莉雅在家变得很“不听话”。要么就和大人对着干,要不就是大声嚷嚷着“不……我不……我就不”。
我知道曹莉雅是进入了执拗的敏感期。只要度过这个敏感期后,她内在已经形成的日常行为秩序,便会再一次呈现在她的生活中。随后我和她妈妈进行了沟通,制定出理解和如何应对她执拗行为的方法。家园分工,一起来协助她成长。
经过近3个月的家园配合,曹莉雅渐渐的不在说“不……我不……我就不”之类的语言了。并且她又开始主动地将那些优雅的行为重现在日常生活中,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曹莉雅将老师先前对待她的方式,用到了小伙伴的身上。
“请将室外鞋整齐放在鞋架上。”
“进入教室,请更换室内鞋。”
“请在教室里轻缓行走。”
“请在教室内轻声说话。”
(施洪艳)
师震岗:
经过我和同事6年的一线观察,发现每一个孩子都会在两三岁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执拗倾向。
生命自然而然的发展,看上去像是极为随意,实际上却充满着秩序和规律。孩子在三岁之前,依靠着潜意识的吸收心智来发展自己。你跟他说什么,他都懵懵懂懂,无法理解。
三岁之后,有很多带班的老师和家长都会觉得孩子一下子长大了,这个长大主要表现在可以更多的和孩子使用语言,来进行思想上的沟通,用意识来互动。
执拗期正是一个人从潜意识学习,发展到使用意识来学习的转化阶段。这个阶段,孩子需要让自己的意愿,来支配自己的身体,从而达到自我意愿与身体官能的合一状态,也是蒙特梭利所说的培养起“听自己指挥的肌肉”。
当一个人的身体无法顺从于自己的意识时,那他即是在意识上顺从了他人的想法和看法,但在行动中仍不具备顺从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