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看作孩子
在与一位家长交流时,这位家长说,他在视频中看到,自己的孩子连续几天在自由选择工作的时间都选择同一份工作——圆柱体插座。圆柱体插座的每一个圆柱体都只有一个相对应的位置,而且,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性。对于成人而言,这种规律是很容易把握的。这个孩子却每次都要拿着圆柱体挨个地尝试能不能插进插座里去。即使是一眼就能看出结果,他也会尝试。在幼儿园里,我们教师会经常看到这种现象,孩子会不断尝试才能发现正确的方法。我们会给予幼儿帮助,但更多的是让幼儿自己去操作,去发现,并不直接告诉孩子正确答案。但是这位家长却认为,是不是因为孩子太笨所以不会,才要挨个地去尝试的。
我也仔细地思考了这个问题。真的是因为他“太笨”才会那么做的吗?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
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它特有的规律性。儿童的空间知觉的发展要靠幼儿自身去建构,不是只要有成人的指导就能让他的知觉有较快的发展。这个孩子在挨个尝试的过程中会逐渐地对空间关系有整体的认知。当他准确的把握住了这种空间关系后,会很快并准确地找出它最适合的位置。在这个认知过程中他既知道了一个圆柱体只能插入一个相对应的插座中,最合适的位置在哪里,而且,也对大小、粗细、高矮等空间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而这一理解的过程是无法用语言去帮他实现的。他只有自己亲自操作、不断探索才能逐渐发现的。这个过程因人而异,时间长短不同,理解的深浅程度也各不相同。或许这个过程会是漫长的,我们也应耐心等待,而不是着急地去告诉他正确的答案。
我也有过一些看似很幼稚的行为,有时我明明知道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我不仅会选择正确的答案,也会尝试去选择错误的那一个,就是想知道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对选择和结果的关系有了更明确的认识。而且,有时更感觉这像一种有趣的游戏。这个孩子已经4岁了,基本的空间关系辨认并不困难。他连续几天都选择同一份工作,应该对教具的操作熟悉了。但是,他仍会不断尝试,这不也是在体验探索的乐趣吗?他理解了正确方式以及错误方式的不同结果,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坚定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其实,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很可爱的。我们不能总是站在成人的高度去看幼儿的行为,不要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幼儿,毕竟幼儿的经验还很少。我们要把幼儿当幼儿来看待。我们以幼儿的高度,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会更理解幼儿,更发现幼儿的可爱。想想我们小时候,有谁没有做过幼稚的事,没有一些行为让爸爸妈妈感到懊恼、生气呢?有谁没有经历过因为长辈的不理解而生气、烦恼甚至有些叛逆呢?孩子的行为又有多么不能接受呢?
即使不是作为教师,家长也需多阅览教育类的书籍。只有这样,才会更理解孩子,掌握教育技巧。而不能仅凭自己的猜测就给幼儿的某种行为下定义。
虽然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未必会真正的了解自己的孩子。真心的希望所有的家长能用一颗童真的心来看待我们的孩子。 惠胜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