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孩子的心理特点
2至3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心理学家称这
一时期为人生"第一反抗期"。不少父母也感到两岁左右的
孩子不听话、不服管、脾气大。下面简述这时期儿童心理
的两个主要特点:
一、认识能力的发展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出现"头脑"中的心理活动,也就
表象、想象和思维。这些都是属于高级的认识活动,也就
是说,这个年龄有了高级认识活动的萌芽,使他们的认识
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并导致他整个心理发展的转折。两
岁左右儿童是表象出现的时期。表象是指人头脑中所保持
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如一岁左右的孩子虽离开妈妈时会哭
,但容易哄,因他过一会儿就忘记了妈妈。两岁左右的孩
子就不同了,他会在头脑中回忆起妈妈,看到与妈妈相关
联的东西也会想起妈妈,因此两岁的孩子爱哭,可能因为
孩子的表象和回忆发展了,不能笼统地指责孩子不服哄、
任性。
延迟模仿也是两岁左右出现的。它比直接模仿水平高,
既使榜样不在眼前时也能模仿见到过的榜样。因而,有时
两岁左右的孩子会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动作。虽思维的真
正发生,孩子会出现探索和求知的萌芽,通常会说出一些
父母认为的"歪理",其实这是随生活经验和思维的发展,
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的自己的标准。父母切勿认为这是孩子
对你的反抗。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两岁孩子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自我意识是指对
自己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就是使自己既成为主体,又
成为客体。要把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意识自己和外界的
关系,特别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这是比较高级的心理
活动,两岁孩子只是处在萌芽阶段。其出现的主要目标
是能够运用代词"我"。自我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生了强烈的独立性需要,出现了自己行动的意愿。其
独立行动的意愿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主意,不听从父母的要
求和意见。会出现独立行动的需要,常说"我自己来"、"
我自己拿"等。
2、开始"知道"自己的力量。会用语言指使别人。
3、能说出自己的行为,有时也能用语言控制自己的行为。 4、出现占有意识。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哪些东
西是属于自己的。
此外,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孩子也会出现新的情感
萌芽,如自豪感、自尊心、羞愧感、同情心等。
总之,两三岁是儿童心理发展上一个比较大的转折阶
段,他既遗留着两岁以前的某些心理特点的痕迹,又开
始出现新的心理特点的萌芽,新旧交替在孩子身上就面
临矛盾。如时父母不了解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不按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正确的教育,那么,父母与孩子
之间的矛盾必然激化,后果是导致孩子出现真正的执拗、
任性等不良性格。
2岁多的孩子,这时最明显的是运动功能的发达,所
以当孩子眼睛一张开就开始吵吵闹闹。这时已经能够用
单脚保持平稳2-3秒,双脚同时起跳,着地能不摔倒。从
这时候起一直近3岁,孩子一般都采用双脚同时起跳的方
式,能够双脚交替一步踏上一阶楼梯,有时也需要手扶
栏杆或由大人牵引。
孩子胳膊和手上的劲也越来越大,能扔出一些略重
的玩具、书本、沙包等等,能提、拿一些重物,如妈妈
的包、一本厚书等。对物体的操作也日趋精细、准确,
大多数的孩子已能在1分钟正常用纸穿上5-6个珠子,在
2-5分钟内把5-7个小球装进瓶子里,这说明孩子的动用
具有了一定的速度。
2岁半的孩子80%能进行颜色命名,但正确率只有25%。
表现出较明显的颜色偏好,一般来说,易受孩子喜欢的
颜色是红、黄、绿、橙、蓝。有80%的孩子能用语言说明
物体的大小,88%能正确选择物的大小。
对时间的知觉是较大含糊性和局限性,他们从成人
那儿模仿学到了一些有关时间的词语,但却不能把它用
在正确的地方。说明了孩子对时间概念的认识还未清晰。
他们的注意力从1岁起就开始不断地发展,一般来说,1
岁半时能集中注意力5-8分钟,2岁10-20分钟,2岁半10-
20分钟,到了3岁时间更长一点,他们能长时间地注意一
个事物,自己也能独立地玩较长的时间。
2岁以后的孩子的记忆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此时他
已能再认相隔几十天或几个月的事物,还能表现出较好
的回忆,也就是重现,自己能回想到相隔一个月甚至更
多时间的事物或物体。
过了2岁时,孩子思想逐渐成熟,而且趋于复杂化,大
人这时不可再一味地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最主要的特征
是有了逃避父母的保护和自我意识强烈,正在尝试独立自
主,父母若无不马上适应这种急速的变化,只会带来泄气
和灰心,如果顺着他,也许反抗心还不至于太强,其实一
个可爱且有依赖性的孩子试着反抗,这对大人而言也算是
件可喜的事。多少产生点反抗意图,较能激起他应对人生
冲突的意志而增加思考能力。
2岁多的孩子在社会人际关系上,虽然能和亲近的大
人相处得很好,但是对于不认识的人或不熟悉的同龄孩子
仍然不能打成一片,不过心里非常渴望与之交朋友。对于
语言和知识的吸收非常有兴趣,常会问:“这是什么?那
是什么?”借此逐渐吸收知识和新的语言。这时大人若能
顺水推舟,孩子就更能顺利成长。在知识方面,大人所扮
演的角色中要回答孩子的问题,为孩子的成长准备一完善
的环境。
孩子近3岁时,到了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和器官协调
、肌肉发展和对物品发生兴趣的敏感期,是改进动作、时
间、空间概念加强的时期,是感觉精确化的敏感期,是学
习第二语言的敏感期。
3岁左右的孩子表现出:乖巧渴望交友,求知欲强。
这时也是孩子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吸收性思维和各
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这时孩子的成长令父母十分惊讶
,孩子突然变得乖巧懂事,与父母之间有了沟通和协调。
孩子不再象以前那样到处乱窜、乱扔东西,而是变得安静
、喜欢生活中的东西,亲近家人,显示出让周围人喜欢的
成长模样。此时帮助孩子与小朋友平等友爱地玩耍以及更
多亲子间交流是培养其社会性的良机。父母要设法带孩子
到公园或广场等孩子较多聚集的场所,使他们融入群体之
中。
此时期孩子若缺少玩伴,可能会在心理中制造“想象
中的朋友”,面对着房间墙壁或图书好像与人说话似地
游戏着,这并不是不正常现象,而是渴求玩伴的心里表征
。此时孩子语言由于语言能力的增强,思维的发育,他
们更渴望得到说话的乐趣,此时让孩子学第二语言或进行
亲子间的交流则十分心要,与孩子玩接龙、猜谜等游戏对
孩子也是很大的鼓励,或让孩子看画册,让他看图说故事
,这时是孩子求知与渴望扩大对外界了解的阶段,父母要
尽可能给予关爱与指导。
进入3岁的孩子,面临着许多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
他也开始自己思考问题,会不断地提问,但当你在教孩
子时,你会发现那些非常简单的事物,他怎么就那么难
懂,总是会搞错。所以你要耐心,不要以你二、三十年
生活去跟他不到2年的经历相比,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世界对他来说很复杂,需要你的引导和解释。
有句俗话是:两三岁的孩子,连狗都嫌。是的,他
们从那么乖的一个“小天使”,变成了一个“小魔头”
,不听大人使唤了,搅马桶是他们的强项,冰箱上有他
们的手印,时不时要噘起小嘴说:“不!”……当他们
终于上床睡觉了,你不觉轻松了半截,长叹一声:“小
鱼儿终于走出恶人谷了!”
2岁,情感开始丰富
当你正为工作的事情苦闷的时候,一脸失落地躺在
沙发上,这个小不点或许已经悄悄地爬上沙发,冲你一
笑呢!这个时候,可能你会惊讶,这个曾经事事都让你
操心的孩子,怎么能看出你已经累了,给你安慰?
解读:因为他们正学着去爱。一个两岁的孩子,已
经开始学着理解别人的情绪,比如,他能读出妈妈脸上
的表情,知道妈妈累了;看动画片时,看到唐僧把孙悟
空赶走了,会为孙悟空感到难过而落泪,这时,他不但
能够察觉到别人的情绪反应,而且已经能够体验到别人
的难过。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情绪反应能保持适度敏感和
积极态度,你就为孩子“爱”的情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
好的示范作用。
喜欢说不
“不”已经非常频繁地出现在一个两岁孩子的身上,
“我不要!”“不好!”“不吃这个!”他们怎么就不
乖了呢?
解读:两年的成长,已经让这个小家伙变得更有能
力了,他们不再满足于爸爸妈妈抱着他们到某个地方去,
同时他们开始逐渐把自己和周围的世界分清楚,特别是
把自己和他人分清楚,此时,他们成为了一个具有自我
意识的“小大人”。当他们发现爸爸有爸爸的想法,妈
妈有妈妈的想法,而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他
们会有那么一点点的焦虑,因此,他们要通过某种方式
来确定自我的感受,说“不”是最常见的表现,通过与
别人不同的意见来确认自我价值的存在。比如,当妈妈
提出我们出去吃饭吧,他很可能说:“不!”然后你告
诉他:“那,你到奶奶家去吃,爸爸妈妈出去吃。”他
很可能说:“不!”然后却紧紧地跟在你们后面。
给父母的建议:切不可乱了方寸
在这个时候,千万要坚持住,不要因为孩子的变化而
乱了方寸,大吼大叫。打骂是没有用的,平静地接受这
场风暴,对待他们不要强制,不要粗暴,也不能迁就和
纵容。通过书籍或者其他途径对这个时期的孩子的心理
发展做充足的了解,这样你就有了一个精神支撑。你保
持积极的态度,你积极地应对,孩子的情绪和情感就会
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同时,建议爸爸妈妈们分给孩子一些小任务,比如,
让他们在吃饭前,摆摆小板凳,拿自己的小饭碗;或者,
夏天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洗洗小手绢,没洗干净不要紧,
关键是给他们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